国际语言文化学院2023年招生简章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14

国际语言文化学院集中了云南财经大学语言类专业,秉承“语通中外,明辨笃行”的院训,荟萃名师,奋力进取。现有教职工138人,在校生人数787人。9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拥有云南省级“文化名家”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1人。学院具有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教师毕业于日本明海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经历,作为富布莱特学者等被派往美国、日本、安道尔等国从事中文教学和访问学者工作。学院长期聘用6~8名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外籍专家。

     

                                    (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招生宣传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院从通识教育起步,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承担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及人文通识教育。1999年起,学院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英语教学,2015年起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是云南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目前《英语思辨》已获批建设云南省一流课程。多年来我校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位居云南省前三甲之列。学院一直助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服务提升,承办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云南财经大学诗词大会等多项赛事,2021年牵头申报获批国家第二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为云南财经大学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学院承担语言社会服务工作,每年承接40场左右雅思考试和UKVI(移民英国语言能力考试),雅思考点是学校社会服务的一张重要名片。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商务汉语考试(BCT)考点每年为大量来华留学生提供考试服务。目前拟成立云南省国才考试考点。

学院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在语言智能建设方面努力走在时代前沿。学院配有3D仿真商务英语实训系统、MyET语音实训系统、语言智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云南省大数据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基地等实验实训平台,融媒体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翻译教室等已在建设中。依托语言学学科优势,学院抓住当下智能化发展的趋势,2019年学院成立云南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利用研发软件、网站、云平台等,为经贸、教育、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等提供工具性服务。中心积极争取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跨境语言和汉语方言研究。在全校大学语文和人文通识教育教学任务中,采取“人工智能+”的模式,成功在校内举办第一届大学生智能写作大赛,目前已申报“数字人文”学科培育,

学院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与新文科特色,拥有5个语种、6个专业。围绕“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搭建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平台,构建“多语种+”的人才培养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2012年9月开始招生,为省内首家开办的同类专业,连续3年获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现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3名,副教授6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所有教师都曾在英语国家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3名教师具有英国伦敦工商会颁发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具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翻译学等多学科专业背景,具有商科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占33%。常年聘有3名外教,202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室。商务英语依托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优势,按照“英语语言+商务知识+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曾获得校级新专业建设资助,项目历经4年评定为优秀。教学注重实践环节,在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积极拓展校外实训项目,与省商务厅贸促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每届学生都为“南博会”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有效交流”入选校级线上一流课程,“英语思辨”入选省级线下一流课程,“中国文化英语学习”已完成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20年申报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商务英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探究”、“语言智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获得立项。2019年立项省级外语教改项目“基于仿真实训平台的英语类商务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教师及学生获得各项奖励数超40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已培养五届毕业生共136名,现有在校生112名,近三年全国英语专四平均过级率为65%,高于全国平均过级率55%;全国商务英语专四过级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过级率60%, 两项国家级考试过级率均排名全省本专业第一。近三年全省同类专业中升研率第一,2019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26%,学生被南京大学、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名校录取。毕业生基本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语言技能、初级商务知识和相关业务能力,工作能力得到充分肯定。

英语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 2018年获得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支持,专业排名多年来稳居全省第四。2021年以英语专业为基础,学院申报翻译学硕士点获批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3名、副教授7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66.6%,有3人担任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专任教师来源专业多元化,总体上具有语言与经管特色。专业负责人查建设于2021年12月获省委教育工委“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立项,成立“查建设工作室”,是同批全省范围内获批的唯一外语学科思政党建项目。教师科研实力持续提升,代表性科研成果有国社科一般项目1项、国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专著6部、译著2部、省部级课题1项,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学刊》、《上海翻译》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省政协或中央民革采用的内参资讯14篇,获省委领导批示的1篇。教学科研不断增强,即将着手编写《实用口译资源:联络口译篇》口译课程教材,教师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多次承担大型外事活动翻译工作,2022年,2名教师圆满完成COP15多项翻译任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完整、特色鲜明,低年级阶段学习以英语语言技能、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流为重点,高年级阶段发挥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开设经贸与语言服务领域的基础课程,彰显“翻译+语言服务+语言智能”的特色内涵。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口译大赛,国才杯阅读大赛,国才杯写作大赛等高级别国内学科竞赛并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英语专业TEM4累计过级率为77%,处于全省前列。英语专业毕业生升研率稳居在15%以上,超过全校平均水平。学生进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生在毕业后在各级政府外事机构、银行、学校等任职,受用人单位认可。

汉语言专业依托80年代以来我校的人文通识教育发展而来,2009 年获批招生,2016 年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7 年被云南省批准为第一批次录取招生本科专业,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连续多年稳居第一。2018-2020年完成了云南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计划,2021 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同时进入 2021—2023 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建设。2021 年 4 月成立中文系,下设大学语文教研室、国际中文教育教研室。现有教师29 名,4 名教师分别有云南省万人计划和千人计划人才称号,13 名教师为高级职称,7 名教师有博士学位,4 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中文系教师锐意进取,多名教师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从事博士后和访学工作。教师国际视野开阔,有赴日本、安道尔等国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教师科研和教研成果丰硕,共获国家社科立项 4 项,省部级项目立项 11 项,5 人次分获省社科一二三等奖,1名教师获“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称号。在《中国语文》、《文化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教师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省级教改项目 1 项,获省级教学比赛奖 2 项,2 人次获红云红河园丁奖。多名教师任“云岭大讲堂”主讲。《中国文学Ⅰ》、《中国现代文学》等多门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立项。2022年,《中国文学》课程思政案例被推荐到新华网课程思政资源平台。汉语言专业结合学校财经专业优势,切实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既掌握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文化管理、秘书学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实践平台丰富,在校内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基地推广工作,校外与大益文学院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共同开展读书会、文学营等活动。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汉语 18级学生黄嘉伟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节目录制,为并担任三期擂主,最终获第三名。2021年,3名师生参加云南省本科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大学生语文课程教学竞赛分获一二等奖,1名同学获全场最高分。2021年获挑战杯国家级铜奖1个。学生有较强的母语能力及外语能力,四六级考试过关率均超过60%和20%。近三年考研率在 10%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进入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深造。学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多名学生担任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每年均有应届或往届生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高校录取。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等任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东语系下设泰语、越南语、缅甸语专业。以“语言+财经知识+人文素养”的新文科结构培养学生。越南语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2012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云南省高等学校越南语人才培养示范点”。2019年被云南省批准为第一批次录取招生本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所有专业教师均有赴越南高校留学、访学经历。长期聘用越南语外教1人。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找准学科定位,坚持特色化办学道路,依托本校的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不断推动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以“越南语+经管知识+人文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体系。越南语专业自2021级起采用“3.5+0.5”培养模式,大三学年上学期赴语言对象国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越南文化、地理、旅游、习俗、经贸等领域知识的了解。越南语专业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为学生开展越南语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演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语言竞赛活动,“以赛促学”。聘请国外专家为学生开设网络直播课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语言优势,发挥专长参社会实践活动及担任各类大型会议、赛事志愿者、社会化考试服务等。学生多人次参加COP-15、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志愿者工作等。目前已培养7届毕业生共170人,就业形势良好,从事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就业方向多集中于国家企事业单位、部队、大型跨国企业等。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55%,整体就业前景良好。

泰语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2013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泰语人才培养示范点”。2019年被云南省批准为第一批次录取招生本科专业。本专业现有3位博士,1位在读。2名教师在泰国知名高校获得学位,长期聘请泰国外教1名。采用柔性聘用形式聘请高职称教师、行业专家为学生授课、开展讲座。教师聂鑫的论文获得边疆语言文化研究青年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开始编写并准备出版的有《商务泰语》、《泰语阅读》、《泰语情景对话》和《泰语演讲艺术》4本教材。泰语专业以 “泰语+财经知识+人文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泰语语言基本功,掌握一定的财经类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精外语、通商贸、善交流”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学生培养质量较高,2021年度获得省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2项,学生在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金奖,在第四届“外教社杯”跨文化能力大赛云南赛区获得泰越缅组二等奖。2021年有国家公派留学生5名,2022年有2名成为赴泰国任教的汉语志愿者。2022年,4名同学参加泰国兰实大学人文学院组织的多媒体文化传播外国学生泰语广告电影配音大赛,在多国高校近8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位列第一名和第二名。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22年考研率超过12%,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

缅甸语教学始于2008年的财务管理专业+小语种方向,每周6课时,合计培养13届近200人。缅甸语专业于2015年获批开设,2016年开始招生,2019年被云南省批准为第一批次录取招生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4个本科年级合计103人,缅甸语在编在岗专任教师6人,聘任外教1名。教师专业能力得到社会认可,教师黄珊珊自2019年外派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工作。缅甸语专业的特色是“缅甸语+财经知识+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缅甸语语言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部分财经类和经管类等特色课程。同时结合云南财经大学双学位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跨学科修读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法学等专业。专业积极拓展新文科建设,“缅甸语语音”成为校级重点课程,与北飞软件科技公司合作的“缅甸语口语智能互动学习系统开发与应用 ”项目已建设完成。与云南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缅甸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目前在编《经贸缅甸语》、《缅甸语口译教程》2部。参编《缅甸语视听说》1部,参编《越南语口译教程》1部已交稿,占30%贡献率。在研省级课题1项。学生专业表现优异,6名同学参加在全国首届大学生缅甸语演讲比赛,全部分获二三等奖。就业情况良好,学生广泛分布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

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是学校国际化的中坚力量,学院国际学生教育始于2001年,年培养国际学生数百人,学生来自欧美、东南亚、非洲等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形式多样化,自2004年以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参与了学校举办的 “缅甸公务员培训”班、“越南莱州省公务员培训班”、“越南奠边省干部高级培训班”等多期近300人次的公务员培训。自2007年开始与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签署双硕士学位交换生项目。与越南老街省经济技术学校、越南工商部工业经济技术大学、越南胡志明工业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设有商务汉语合作中心。专门为来自各国的留学生编写英文、越文、泰文版的《中文入门》、《财经中文》系列教材,为境外汉语中心配套选派优秀教师授课,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商务汉语教学在周边国家的知名度。目前拟加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结合我院兼有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特点,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通过云岭大讲堂系列讲座、“砥砺新时代,奋进百年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青春志,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等,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性。学院团委积极开展学院青马培训班,强化团学骨干的政治理论学习,引领广大青年投身实践锻炼,本着“以赛促学、以活动促专业”的宗旨,开展“聚四海之音,筑文化之桥”系列活动,通过云南财经大学东南亚语演讲比赛,多语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巩固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通过融通中外手拉手系列活动,增强中外学生的沟通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四点钟学堂”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院的品牌特色活动,已走过了13个年头,学院青年志愿者们以“四点钟学堂”为桥梁,构建大学校园和社区的联系,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为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院团委持续开展“绿水青山家园梦,绿色环保志愿行”系列活动,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绿动未来、一起制造美好生活等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绿色生活。

2021年暑期,学院组织开展了“青春实践不止步,乡村振兴在征途”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参观乌东德水电站、皎平渡红军长征纪念馆,举办国际文化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和入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培养青年的家国情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蓄势待发,期待你共谱蓝图!

热门文章
#hot(16)
专题栏目
资源下载